阅读历史 |

下章(93 / 116)

加入书签

安排她跟杨乃武见面等等情形,丝毫不知。此刻,杨太太告诉她这件“新闻”时,仍然是有所保留的。

“我听说,小白菜在大悲庵自己剪了短发,一定要在那里出家,多少人都劝不听,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?”

沈妈自然感到惊愕,不过很快地变成早在意料中的表情,“她早就想要出家了!不过,”她说,“我没有想到会这么快!”

“你看,”杨太太问,“她是出家好,还是不出家的好?”

“很难说。”沈妈摇摇头,“花花世界也不是容易看得破的,出家容易还俗难,将来只怕有懊悔的日子。”

这两句话,颇为杨太太所重视。小白菜的过去与未来,她都替她想过,唯独这一点没有想到。照此看来,劝她先离庵回刘家,并不错。同时她也得到一个启发,已想到有几句很有力的话,可以劝得小白菜不能不听从。

因为觉得沈妈并非毫无见识,她认为多告诉她一点内情,亦不要紧,因而又说:“刘老太太为这件事很着急,好意收容人家,结果搞成这个样子,岂非没趣?更怕外头说闲话,以为小白菜在刘家受了多少委屈,所以赖在大悲庵不肯回去。这不是天大的冤枉?”

“是啊!不过,顶着急的,一定是她婆婆。”

沈妈对她的这位干姐姐沈媒婆,既无好感,亦无恶感,只是就事论事,将沈媒婆在小白菜身上所寄托的希望,就她所知细细讲给女主人听。不过,最后有句话,却颇具警惕的意味。

“她媳妇是个麻烦,最好少招惹!”沈妈说,“媳妇跟婆婆的想法不同,帮了媳妇招婆婆的怨,犯不着!”

这使得杨太太有了新的了解。像刘太太最初的那番好意,要为杨乃武置个不须有任何负担的外室,事实上怕也办不通,因为沈媒婆摆脱不掉,终日纠缠,迟早会酿出风波来!

“太太,”沈妈问道,“小白菜要做尼姑的事,是不是舅少爷去打听来的?”

“不是他去打听,刘家请了他去,告诉他的。”

“为什么呢?跟舅少爷啥相干?”

杨太太到这时候,不能不多透露一些了:“刘家的意思,要我们这面去劝一劝小白菜,也许能劝得她回心转意。”

“那么,哪个去劝呢?”

这话问得杨太太一愣,迫不得已只好答说:“请少爷去劝!”

沈妈大感惊愕,“去不得!”她说,“太太,这件事,你要拿定主意!好人乱做不得,乱做好人,害了自己,也害了人家。”

杨太太对沈妈的忠心,颇为欣慰。不过,害了自己,可以理解,“怎么说害了人家呢?”她问。

“太太倒想,她能不能进杨家的门?不能进杨家的门,害她牵肠挂肚,何苦?”

这是句非常扼要的话。杨太太心里在想,沈妈真是旁观者清,一语破的!如今自己要考虑的是,到底愿不愿意让小白菜姓杨?如果愿意,不妨切切实实去劝一劝,否则还是不必管此闲事为妙。

这是件大事,要考虑的地方很多,绝非一天半天所能决定的,而赵司事在等着回话,詹善政也快回来了。杨太太觉得遭遇了极大的难题。

“我也奇怪!”沈妈又说,“要做尼姑,回余杭也好去做,为啥一定要在这里做?莫非——”

“莫非什么?”杨太太立即追问。

“莫非就为的想少爷去劝她一劝?”

这是个很新的想法,新得离奇!但仔细想一想,人心难测,尤其是用情到了深处,常有人所不测的举动出现。所以沈妈的猜测,亦不能说是荒诞不经。

不管怎么样,她有这样的想法,证明她不是那种无知无识的村妇!杨太太从此刻起,更对她刮目相看了。

“沈妈,你说的话很有道理。我现在很为难,你倒替我出个主意看。”

“出主意,我不敢说。”沈妈答道,“我也不晓得太太的为难在什么地方。”

于是杨太太吐露腑肺,倾怀以告。她的难处是重重矛盾,一方面要博个贤惠的名声,一方面又怕小白菜进门,会影响家庭的和睦。说实在的,照她的原意,最好跟小白菜离得远远的,从此永无瓜葛!可是事与愿违,各种机缘凑集,都是朝向杨乃武与小白菜的距离接近这条路上在走。如果硬一硬心肠,做出严正的表示,当然可以阻绝他们,永不见面,但是,这一个,很可能在亲戚朋友之中留下一个印象:杨太太是个很厉害的角色,所谓“贤惠”,不过是驾驭丈夫的手段而已!

同时,她也疑心杨乃武仍旧不能忘情于小白菜,眼前的一提起来就紧张的神情,不过是内疚于心,深怕引起误会。倘或有机会让他能够如愿,而不给他这个机会,日久天长,渐渐生怨,亦是可虑之事。

“总而言之一句话,”杨太太说,“我吃尽千辛万苦,修来的一点‘道行’,不能坏在这件事上!这件事我做得不够大方,过去的种种好处,就一笔勾销了!”

“太太,你太多心了!”沈妈不以为然,“凡事只要自己心安就是!管不得那许多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