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下章(89 / 116)

加入书签

放心。我跟赵司事一见如故,交情很不错,请他保守秘密,他一定肯的。”

“好吧!你明天就先跟赵司事去联络了再说。”

有了这个结论,这晚上的谈话,告一段落。第二天上午,詹善政起身,刚刚在洗脸,杨太太却又来了。

“我昨天想了一夜,”她说,“我要听听他们说些什么。”

詹善政一愣,心想,怎么又变了卦?“姐姐!”他的话说得很直,“我看这件事不如作罢!你既然不放心他们,就不必多事了。”

“不是!你把我的意思弄错了。我要听听他们心里的话,果然难舍难分,我就成全了他们。”

这使得詹善政更感意外,正色劝说:“姐姐,你要好好想一想!”

杨太太的想法是,她为丈夫费尽心血,对小白菜实在谈不上什么恶感。如果他们俩真是难舍难分,非得在一起过日子不可,她愿意接纳刘老太太的好意,成全他们的好事。

“这是为什么呢?”詹善政想不出姐姐改变态度的原因,“你是怎么想来的?”

“无非为你姐夫!”杨太太说,“我想来想去,总觉得好人要做就做到底!好比修行一样,快要功德圆满的时候,忽而松手,就会前功尽弃,太犯不着了。”

这就是说,她对丈夫一直都很好,唯有最后这件事,近乎自私,则以前对丈夫的种种好处,似乎都消折了。她这样做法,当然会在亲友中博得一个贤惠的名声,可是只务虚名,不顾实际,是不是聪明的办法?

詹善政并不反对她的想法,不过他觉得有义务提醒至亲骨肉。“姐姐,”他说,“亲戚朋友称赞你贤惠,我亦有面子。不过,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,将来对人家看不顺眼,自己跟自己生闷气,懊悔做错了事,可就晚了。”

“不会的!”杨太太说,“我想过,人心是肉做的,我这样子对待他们,他们一定也会敬重我,决不会故意让我受气。”

“这也不一定,万一给你气受,你怎么样?”

“那也是命中注定,我决不悔!”

“这就没话说了。”詹善政点点头,“好的!等我来安排。”

安排在仁钱会馆见面这件事,接洽的结果,非常圆满。会馆中有一个偏在东北的院落,自成门户,进出可以不由大门,这个院落,专供家乡的达官,进京公干时暂住,平日关闭不用。现在借用个半天,自无不可。同时,赵司事亦接纳了詹善政的要求,对杨乃武、小白菜秘密相晤这件事,决不泄露。

“那地方我也看了。一个四合院子,两面有门,西面的门一关断,跟会馆就不通了。东面的门开出去是个偏僻的小胡同,进出不怕有人看见。”

“好!”杨太太说,“现在用得着沈妈了。”

“慢慢!”詹善政说,“我想与其找机会预先约好,不如想个法子直接把沈媒婆、小白菜约出来,然后耍个花枪,拿沈媒婆调开,小白菜送到会馆,岂不省事?”

“能这样当然最好,不过这个法子不好想!”

“总想得出来的。”詹善政凝神思索了一会儿,欣然说道,“容易得很!只说袁大老爷那里还有手续未了,叫沈妈到刘家去一趟,将沈媒婆、小白菜约了出来,这样就一定可以瞒过刘老太太了。”

“约出来以后呢?怎么样拿她们婆媳调开?”

“到时候再说,总有办法的。”詹善政说,“现在要定个日子。”

这实在是急不得的一件事,因为安排这样一个约会,就像编织花样精巧的网络那样,要按部就班,一点都错不得,否则就会节外生枝,搞得一团糟。同时又在丝毫不动声色的情况下进行,谋定后动,动必有成,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部署。

因此,杨太太说:“这件事我帮不上你的忙,都交给你了,我听你的信息,你要怎样就怎样。”

“好!”詹善政说,“我马上就去办,怎么一个情形,我随时会告诉你。”

等杨太太走了,詹善政好好思索了一会儿,自己有两个帮手可找,一个是沈妈,一个是赵司事。就眼前来说,要找的是赵司事。

这一次是要重重拜托他,而且事情要从长计议,所以詹善政先写张条子,派客栈伙计送到仁钱会馆,约赵司事在陕西巷一家广东馆子吃晚饭,说明有“要事奉恳,务必赏光”;同时关照客栈伙计,要等回信。

回信是“准时奉扰”。约的是六点钟,詹善政五点钟就出发了。陕西巷是“八大胡同”之一,有名的销金窝。华灯初上,正是纸醉金迷方兴未艾之时,笙歌嗷嘈,人语喧哗,这里实在不是谈正经事的地方,心里倒不免懊悔,但既来之,则安之,只好在约定的那家馆子坐等。

不一会儿,赵司事匆匆而至。跑堂的伺候了茶水与毛巾,随即端来一个托盘,里面是一份菜单,一副笔砚,另外有一叠三寸宽,五寸长的笺纸。

“你老是先点菜,还是先叫条子?”跑堂哈着腰问。

“先点菜吧!”赵司事说。

点过菜,就得写局票子。赵司事执笔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