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98章(1 / 2)

沈复失笑,捏了捏她的脸蛋:“正好要办庙会了,你换了男装,与我一起出门吧。”

“好耶!”芸娘高兴地立刻去换丈夫的男装。

看着妻子雀跃的身影,沈复再次抬头看向天幕。

女子多艰,来到他清贫的沈家的妻子更是生活不容易,处处捉襟见肘,好在妻子从不抱怨。

他没法给妻子带来功名和诰命,但是至少,能陪着妻子一起出门走走,让她过得更开心点。

【说起幂篱或者帷帽,这本是胡羌民族的装束,原本也是用于男子,起源于魏晋时代,北朝时传入中原(1)。

儒家《礼内侧》中要求“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”,于是原本用于防范风沙的男子装束变成了遮蔽女子面容,防范路人窥探妇人的工具,隋唐时期宫女或贵族出门,都会穿戴,并且随着时代不同形式和长短都有变化。

比如隋朝和唐初,宫女或者贵妇外出,会用幂篱兜头罩下,遮蔽全身,非常长;唐高宗时期,帷帽出现,并且取代了幂篱。帷帽是在帽檐周围垂挂纱网,男女通用,女用帷帽会妆点珠翠更加精美,这一时期就短很多了;

到唐玄宗开元年间,开始流行“胡帽”,这是从西域传入的“混脱帽”。开元年间胡风盛行,因为上层的喜爱,大唐女子也开始流行穿胡服、戴胡帽。天宝初年这种流行便结束了(2)。

其实对普通唐女来说,帷帽已经比特别长的幂篱方便许多,但对曾是男子的李治而言,显然不是这样的。

武后不是迂腐的人,见李治不喜欢,索性让他不用戴。

为了让李治感受一下长安的民俗风情,还特意打扮的比较低调,装扮上做了一些伪装,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世家人,来做一回微服私访。

当然,在长安这样到处是世家贵族的地方,若是遇到朝中大臣依然能够被认出,在平民百姓之中自然是没问题的。

武后这还是第一次以男子的身份、带着以女子身份出行的李治出宫,带着一种约会一样的心情,开开心心带李治出宫。】

“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?这《礼内侧》哪个儒生写得?我大汉的女子都不需要覆面!”

西汉,大儒董仲舒眉头紧皱。

等听完幂篱的发展,又是胡人男子戴、又是西域帽,董仲舒越发不满:

“明明是跟胡人学的,还敢说是儒家礼仪,哼!”

“这大唐说是开明,连女子街头露面都不行,这也叫开明?”刘彻自信表示,“大唐不如朕的大汉!”

对于这个结论,大臣们嘴上同样自信,心里怎么想的只有自己知道。

清朝,数名后妃颇为羡慕。

“大唐风气开明,后宫女子无论是公主、皇后还是女官,有机会出宫游玩,可以骑马打猎,也可以踏青赏花。女官还能宫中打马球,写诗学医,到了年纪就能被放出宫。真好啊。”

唐朝时的后宫女子不避讳结交外臣,民间也不忌讳女子见男客,一同出门游玩也可以同船出游,共同宴饮。

但是到清朝已经完全不行。

清朝婚姻都由帝王作主,选秀,联姻,由帝王一手操控,也别谈什么自由恋爱。入宫后,宫规森严,严禁宫中女子与外臣结交。一入深宫,连自己家人也不复相见,帝王允许家人探亲都叫恩赐。

偶尔想出宫,得等帝王巡猎时有幸被选中,才能一起去避暑山庄、去木兰围场等地透透气。

后宫不好,民间也没那么自由开明。

在民间,汉女普遍缠足,还谈什么骑马踏青?出门走路久了都脚疼。

“哎。”后妃们各自在自己宫中,众多不甘也敌不过皇权,最终只能化为深深一叹。

【即使大唐已经算是风气比较开明的朝代,女性至少可以上街、可以骑射,但是对于曾经是男人的李治来说,女子出行原来有那么多不便。

不能像曾经一样策马狂奔,不能与陌生路人一起把酒言欢,也不能与人一见如故吟诗作对。

——以上行为男人做是江湖兄弟,一见如故。换成女人,就是言行轻佻,不守妇道。

而且因为他没戴帷帽,在酒楼靠窗的位置用膳时,武后去方便,只留下李治与同行宫女,结果就这一会儿的功夫,就被人盯上了。

同酒楼一位华服男子眼神轻佻地打量着李治,打量完之后当着自己的面对他品头论足,让李治感到一阵阵的不适。

看那男子,衣着华贵也不像是出身低没读书的人,怎么如此没规矩?

李治带着的宫女大声斥责,对方与同行者一起哈哈大笑,还反过来说他本就没戴帷帽,不就是给人看得?其他男人甚至还认为这种吟艳诗的行为是风流之举。

李治对世家子弟越发厌恶。

那些衣着华丽的世家子弟,在他是皇帝的时候,在他面前恭敬有礼;但是当他是女子,而且特意掩饰了身份只做普通世家妇打扮后,依然有纨绔子弟如此大胆放肆。

假如他真是普通妇人会如何?更甚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