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如果他们是回去收东西的,至少不会被家里抓着喊不务正业。
“嗯,如果你们要回去,还可以收点山货和鸡蛋,眼镜,码头那家饭店不会是第一家,你们可以试着去跟他们的老板谈谈,看看他们需不需要你们送菜送山货。”
陈锦惜也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,眼镜很是受用。
“对,咱们村子后头全是山,山上有不少好东西,就说满山的野菌子,以前饿肚子的时候,就靠着这东西顶饱。”
眼镜的思路比李建设活络得多,没一会儿就已经是满脑子生意经。
当晚两个人就拍了板,明天去辞职,后天就回乡。
吴爱花全程不发一语,眼镜开导她,“爱花,你别着急,我和建设先干着,等我们干出点名堂了,你再跟着我们一起。”
陈锦惜也看出了吴爱花的顾虑。
“爱花,虽然开放是大势所趋,但是稳定的工作也很宝贵,你不用纠结,等时机到了,自然知道该怎么选。”
吴爱花点头,还没说话,眼镜就给好友指了一条路。
“对了,咱们不是要做包子馒头吗,你手艺好,到时候你来帮我们做,我们给你开工钱,这样也不会耽误你纺织厂的工作。”
“呀,这都雇上人了,那咱们不是成大老板了。”
李建设对大老板的要求还挺低,但他这句话也算冲散了吴爱花的顾虑,几人又欢声笑语了起来。
等快分开的时候,陈锦惜叫住了眼镜和李建设。
”你们等我一下。”
陈锦惜上楼拿了一百块钱,临出门又折返回去翻出了压箱底的布料。
“陈老师,你这是”
眼镜看着十张大团结,愣是说不出话。
“你们要是信得过我,这钱就当是我投资的,要是信不过,就当是我借给你们的,虽然你们不租店铺,但回去收原材料出去租作坊都得花钱,这就算启动资金了。”
陈锦惜确实着急挣钱,不过更多是感谢眼镜和李建设这段时间的照顾。
眼镜心里发堵,但也说不出拒绝的话。
他们进城的时间不长,平时衣食住行都是花销,手头上确实有点紧。
“行,陈老师,你信得过我们,我们也肯定不让你亏钱,这买卖就算是咱们三个搭伙的,你出了大头,以后赚钱了你占一半。”
眼镜和李建设念着陈锦惜的恩,肯定不能让她吃亏。
陈锦惜连忙摆手。
“那不行,我就出个钱,走街串巷收货卖货的事都是你们在做,你们辛苦一场,我不能一个人占好处。”
“陈老师,你这说的啥话,主意和钱都是你出的,你肯跟我们说那都是你人好。”
李建设为人实诚,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乐意陈锦惜吃亏。
最后几个人推辞了好久,定下了陈锦惜占四成,李建设和眼镜占三成的比例。
这生意越来越像样,眼镜和李建设心里热乎着,一个不防备,陈锦惜又给他们塞了两块布料。
“这布料还行,勉强够做两身衣服,既然要回去了,那就风风光光地回去,别让家里人担心。”
陈锦惜知道他们的性子,东西一塞,转身就上楼。
李建设和眼镜互看了一眼,两个大老爷们儿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“锦惜姐,谢谢你,我们两个一定会挣钱的!”
更深露重的,陈锦惜听着李建设压低的声音,笑着回了屋子。
今晚陈烨歇在了崔婆婆家里,陈锦惜躺在床上盘算着手上的钱,半梦半醒之间,突然想起了一条漏网之鱼。
于是第二天天刚亮,陈锦惜就堵到陈家家门口。s